查看: 528|回复: 5

“汉语桥”比赛在波兰引发争议,需要改变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25-6-18 19: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华资讯微信公众号
又一届“汉语桥”中文比赛波兰赛区决赛结束了。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问题。要避免急功近利,要想想怎么样让“汉语桥”中文比赛在海外长远与健康地发展下去。

比赛结束那天,笔者就得知,比赛结果有争议,怎么可以这样?
这个问题笔者想了一段时间,缓慢落笔,直至这几天有波兰人跟笔者讲到了这个问题,让笔者更觉得有必要在这里探讨一下。或许这个问题有其普遍性,就看各赛区老师和学生是怎么看的。

全球汉语桥.jpg

这次“汉语桥”中文比赛波兰赛区的情况是,中学生比赛的成绩存在不公现象,大学生比赛的参赛情况也令人堪忧。

1.“汉语桥”中文比赛波兰赛区中学生比赛的情况是这样的:
1)评分标准设定有待商榷;
2)比赛现场第一排坐的“东道主”观众和参赛选手在答题环节有互动嫌疑;
3)评委公正性存疑;
4)比赛结束后现场波兰人之间有质疑性对话;
5)有参赛选手和第一名选手有“对话”。
6)第一名参赛选手的国籍是否是波兰国籍还是其他国籍?
7)  一个学中文4个月的外国中学生汉语水平会达到什么程度?
00.jpg

2.“汉语桥”中文比赛波兰赛区大学生比赛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第一名获得者不是来自波兰最好的设立中文专业的大学的学生,是应该恭喜呢?还是值得深思呢?
华沙大学的学生没有参加,波兹南亚当·密茨凯维奇大学的学生没有得奖。现场各评委的评分记录是否可以公开?是否应该考虑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
比赛就是比最佳,就是要让自信最好的选手来勇于代表他的国家去世界舞台展示,而不是标榜于哪个单位拿第一。有些问题不解决,以后能参与的大学会越来越少,这应该不会是“汉语桥”中文比赛的目的吧。

3.海外“汉语桥”中文比赛的分析探讨
海外赛区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区别是:
第一名可以获得被推荐参加在华比赛或观摩资格,并有机会获得一项孔子学院奖学金 - 可能是一学期或一学年赴华研修汉语的奖学金,最高的为赴华攻读学位的奖学金。而第二名只是一纸“奖状”。

笔者对比赛名次不是很感兴趣,只希望获奖选手真正学好了中文,能有底气地代表波兰赛区赴华参赛。
比赛成绩,对各参赛单位,特别是孔院所在单位来说,或许会成为一项评估工作的业绩。
但不可信的比赛结果,对选手及其带队老师是不公平的。
那么荣幸成为比赛评委的老师呢?是不是应该反省当时是否尽职了?
希望中国的假球假赛不会蔓延到“汉语桥”中文比赛这里来。

笔者认为“汉语桥”中文比赛,其目的是激发当地外国人学中文的积极性,选拔能真正代表当地各年龄段汉语学习水平的学生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龄人在中国比试切磋。

怎么解决“汉语桥”中文比赛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探讨一下。
比赛规则和形式需要改变。
现在的比赛形式,似乎会造成高分低能的结果。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水准高的波兰大学汉语专业的学生没有兴趣参加汉语桥比赛的原因,最终结果是在波兰赢得汉语桥比赛第一名的选手,并不能真正代表波兰同级别学生的水平。

1)有关出题和学习范围
如果比赛目的是为了参加比赛的学生多了解中国文化及最新经济成就,可以出一个介绍中国文化和国情的册子,定下各年龄段参赛选手的学习范围,但不出具问题与答案。这样既达到了参赛选手进一步了解中国的目的,也避免了选手去死记硬背,以此可在比赛中看出选手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
往往水平高的选手不喜欢死记硬背,却“死”在问答题方面,因为5个问答题中错一个,就基本没有得第一名的希望了。这也是名牌大学汉语专业的学生不敢“献丑”的原因。

2)演讲比赛中,评分标准要明显区别不看稿子和看稿子的选手。
当然这个也是预先有准备的,但至少表明了态度。
关键是评分标准的设定(是否脱稿演讲,演讲内容是否丰富,发音是否标准,语言是否流畅,着装仪态等)
就像问答题一样,也不能靠死记硬背来得分。演讲环节有必要增加评委和选手的互动,这样才能看出选手的真实水平。

3)再讲才艺表演,需要强调和中国文化有关,而不是单纯的个人才艺,不然就反映不出中国文化学习水平。

4)评分标准的改变
现有的评分标准是:
演讲:满分40分;
问答题5个:满分30分;
才艺展示:满分30分。

根据我们上面的分析,这样的评分标准会造成高分低能,不能反映选手的真实水平。建议在预先不提供问答题选择答案材料的基础上,只提供各年龄段参赛选手有关中国文化和国情的学习范围的册子。
建议把评分标准优化为(满分100分):
i)演讲与提问:
演讲30分;
由避嫌评委提问10分;
ii) 问答题6个
从年龄段学习范围册子中出题4个,计20分;
再从知识储备中随机出题2个,计10分:
iii)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才艺展示:满分30分。
这里要考虑选手使用中文和展示中国文化的程度。

中文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绝不能拔苗助长。事情已经发生了,有错就要改。部分选手的重赛,是解决争议的最好方法。
那个上酸菜的波兰“翠花”在哪里?

只有规则合理,才能吸引有真才实学的选手来参赛。
只有公平,才能令人信服。
只有这样,“汉语桥”比赛才有发展前景。
 楼主| 发表于 2025-6-27 03: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合理公正解决方法:
1. 大学生比赛结果,采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的方法,重新评分。

2. 中学生比赛结果,如果不承认错误,那就通过重赛让大家评判。语言学习是最难作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6 23: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是“汉语桥”比赛的国内主办方,笔者反映了相关情况。时间已经过去三周,等待回复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6 23: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8 21: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收到了一份来自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没有署名的邮件,全文如下:
您好:
    感谢您对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与“汉语桥”比赛的关注与支持。经确认,当地中学生比赛组织井然有序,形式与评分标准基本沿用历年惯例,获奖者为波兰国籍,符合比赛方案要求,过程中不存在不公正现象。
    祝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8 21: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上面的回复,笔者是不认可的。当天回邮如下: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郁云峰主任好!
我今天收到了下面的回复,一个没有署名、不知出自哪个部门的回复。看来是不敢承担责任,不够自信。而且所谓的调查,请问是向谁做了调查?如果是向被投诉的责任方做调查,是不是太官僚和缺乏水平了?
不得已,我只能向郁主任写邮件。
相关情况及建议,我在这里(下面链接)已经写出,并会不断更新。
希望这件事能引起大家的重视。海外承办汉语桥的单位,拿到了你们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给与的经费,理应宣誓公正,维护好“汉语桥”这个品牌,承担相应责任。
比赛引起的争议,肯定在其他赛区也有发生。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引导汉语桥健康发展,你们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工作。不然事发后,有关方面都没有面子。
这次波兰赛区的比赛,大学生比赛结果,当场就引发争议,评分方式有问题。我提议的处理方式非常简单,即重新核查评委的评分记录,对每一个选手的评分结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重新计分。这样就能去除人性中不公正的偏心和打压,还参赛学生以公平。
至于中学生比赛结果,我当时就知道评比不公正。所谓得第一名的格但斯克孔院的学生,拿着稿子做了简短演讲,在答题环节多次回头望向坐在比赛第一排的观众同学,疑似作弊,严重违反了赛场纪律。在现场的波兰观众和各参赛选手的中国辅导老师,对第一名的选手是有质疑的,而且有相应对话。那个得第一名的格但斯克孔院学生自己说只学了4个月的中文。我想这种拔苗助长的教学作风,对学生不利,也是自毁中国人的名誉,只会让人瞧不起。中国人,应该堂堂正正。
如果贵中心认真对待此事,可以安排人对有关人员做个调查,应该可以真相大白。当然有些人可能敢怒不敢言,因为有些人的工作和孔院有关。但真相是永远存在的。希望中国的假球假赛不会蔓延到“汉语桥”中文比赛这里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5-7-16 11: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