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44|回复: 0

王家驻:永远的迁徙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8-1-15 19: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商业特征 像候鸟一样不断寻找适合生存的国家   1小时内,王家驻坐在温州的自家客厅接了17个电话。一个来自朝鲜,三个来自乌克兰,四个来自匈牙利,四个来自芬兰,五个来自俄罗斯。放下电话后他往往快活地嘟囔几句,也并非都是好消息,偶尔他会紧紧握住手机,不自觉地拐着一条伤腿站起,似乎要把对方从另一端拎过来,但语调仍然平静。   尽管在遥远的芬兰科沃拉市摔折了腿,这个风景如画的北欧城市并没有因此给他留下不愉快的记忆,因为他受伤的位置将变为北欧第一个中国商品批发中心。54岁的王家驻,已经是匈牙利最成功的华商之一,他对“知天命”的理解是再搏一次,他带着积累的财富和商誉试图在芬兰建一座占地200亩的“北欧中国城”。    匈牙利之旅    在1988年到1991年间,由于匈牙利方面允许中国人免签证入境,在匈的中国人数激增,布达佩斯成为中国商品的东欧集散地,也是华人进入欧洲的“桥头堡”。1994年,王家驻辞去温州科委公职,加入了赴匈牙利淘金的行列。   布达佩斯让他吃了一惊,因为“钱太好赚了”,没想到同类产品的价格与国内差距有这么大。他每天在市场上转,研究南斯拉夫人喜欢什么货,俄罗斯人喜欢什么货。当时在匈牙利商界使用的有十几种语言,哪一种语言更实用说不好,王家驻就指手画脚地和人沟通。   观察了三个月,他回到温州,将5个品种的鞋每个样品试发了一个柜,货到布达佩斯一落地马上就卖空了。“客户没有还价的,你报一个,他交了钱就提走,号码都不看。不仅是鞋,只要看到中国货,就不是选择而是抢购。” 王在匈牙利雇佣的都是本地人,他发现使用中国人尽管便宜,合作时间却不长,“来到这里都有个当老板的梦想,等把你的供货渠道、销货渠道都掌握了,招呼不打一声就蒸发了。”   沉浸在创业冲动中,人地生疏、条件艰苦对王家驻来说都不值一提,他遇到的最大烦恼却是“胃”,王在国内每餐不吃米就等于没吃饭,不要说面包,就算是馒头、面条之类的面食他也敬而远之,但在布达佩斯一日三餐只能以面包为食,总是处于半饥饿状态。   王家驻略显沉默,但做事能切中关节,对朋友慷慨重义,而且助人之后绝不向第三方提及,在华商圈子里很快赢得尊重,被称为“王哥”。每每朋友聚会,三五人的小桌就吃成了十几人的大桌。   最初匈亚利人对华人也颇为友善,双方甚至很少口角。遍地开花的中国廉价小商品为物资贫乏的匈牙利适时输血,也使其成为整个东欧的贸易中心。该国著名学者帕尔。尼日(Pal Nyiri)曾用四个“最”形容华人在匈牙利的情况:规模最大、成长最迅速、最活跃、最为举足轻重。   曾经有一段时间,王家驻和其他华商一样,认为愉快的生意方式可以长期延续。然而,后来发生的一切使他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错觉。   华人如潮水般涌入,竞争越来越激烈,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王家驻出现了“压货”现象,10个集装箱中有一两箱货会被压着。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开始‘污染’自己的形象,”王皱着眉说。国人在公共场所不讲卫生、聚众赌博等恶习就像野草一样蔓延,匈牙利人的不满与日俱增。   引爆这些矛盾的是“电话费事件”。匈牙利国际长途话费极贵,打到中国一分钟就要4美元,王家驻最初每周给太太打一次电话,太太抓住话筒不放,一次电话费就相当于一张从中国飞匈牙利的机票。王是自己承担电话费,但一些刚到匈牙利的中国人租住在当地人家里,有些人欠了几个月房租和巨额电话费后就失踪了,对那些付出信任、靠出租房屋生活的退休老人来说,巨额电话费可能成为一笔终身难以偿还的巨债。愤慨的匈牙利媒体对华人的“恶习”做了集中的、持续的报道,此后,王家驻明显感觉到“当地人对我们的态度越来越差”。    像候鸟一样迁徙   1999年后,周边国家开始出现类似的市场,匈牙利的优势渐弱,王家驻的生意随之开始走下坡路。从2002年开始,他准备寻找新的落脚点,先后考察了美国、南斯拉夫、乌克兰、俄罗斯、罗马尼亚和朝鲜。   在俄罗斯和罗马尼亚,王家驻感觉生意“不是我这种商人可以做的”。俄罗斯警察可以随意查看外国人的证件,见到中国人几乎百分之百地要搜身。王的朋友提醒他在俄罗斯不要从特定区域走出去,那些交过“保护费”的特定区域警察不会进入,但就在马路对面,穿着大皮靴,手持冲锋枪的警察正虎视眈眈。此外,出去游玩则必须带足零钱以便给小费。而罗马尼亚黑帮猖獗,“坐在家里也没有安全感,绑架时时可能发生”,和他一起去的几个朋友中有人决定留在罗马尼亚,却最终死于非命。   就像是一只迁徙的鸟,离开了俄罗斯和罗马尼亚,王家驻又来到了芬兰的科沃拉市。芬兰不仅像十年前的匈牙利一样欢迎中国人,而且与中国签有一系列投资保护、避免双重征税、开发信贷等协定,已成为中国在北欧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此外,最关键的是,科沃拉市地处亚欧大陆桥铁路终端,可以辐射莫斯科、圣彼得堡以及北欧四国和部分独联体国家,市场四通八达,十分广阔。“对中国商人来说,这是一块处女地,如此大的市场居然没有一个中国商城。”王兴奋地回忆道。   然而,之前的迁徙令王家驻损失惨重。其时王家驻最大的客户都在乌克兰,他们往往半夜花1000美元从乌克兰包车到布达佩斯,早晨装好货再返回,可以狠赚一笔。有时来了才发现货不够,牛高马大的汉子急得趴在王家驻面前哭,为了满足这些客户,王家驻铤而走险,一个品种往往发25个柜的货,把仓库堆得满满的,客户高兴了,但王自己的风险却越来越大。   2003年,匈牙利恢复了与独联体国家的签证制度,新制度使通关手续长达一个月,贸易成本大大提高,很多人放弃了在匈牙利进货。全无防备的王家驻此时却储备了七八十个货柜的鞋,这些鞋照着乌克兰人的特点订制,根本不适合其他地区。王家驻因此“损失惨重”,他黯然地说,“一点办法也没有。”   要么打道回府,要么转战他方,此时王家驻在芬兰的科沃拉市看到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当地一个奶牛厂要改造为商贸中心,几经波折,2006年初王拿下了这块地,并和当地市长爱默 。阿提成为好友,他也因此为中国城争取到了100个家庭的芬兰移民名额。   恰在2006年11月,俄罗斯宣布将从2007年4月起全面禁止外国人从事商品零售业务,这项政策被认为主要针对在俄的十万名华商。有八位相熟的华商立刻联系到王家驻,希望春节后搬迁到北欧中国城,“十万华商要自己找出路,这恰恰为我们创造了商机。”在王家驻眼中北欧中国城的优势一目了然,“在俄罗斯露天市场,一个设在集装箱里的摊位每月至少要1200美元的‘打点费’,但北欧中国城只需要每月120欧元租金,货可以很方便地重新发回俄罗斯,同时能够安全通关。”   尽管今年2月8日,莫斯科市政府再次允许外国商贩返回市场,但在多数华商眼中这更像是权宜之计,王家驻准备在3月初与爱默。阿提市长共同在圣彼得堡召开新闻发布会,“告诉在俄罗斯的华商,就在附近还有一个欢迎他们的中国城。”    如何停下?   但芬兰会是王家驻的终点吗?进入芬兰伊始,王家驻就明显感觉到在他们的友好之外的种种警惕。王刚买下200亩土地,芬兰几家主要媒体就在头版发表评论——“中国经济侵略芬兰”,另一派媒体则认为“中国将提升芬兰在北欧经济中的地位”。两派辩论了一个多月, 吵得昏天黑地,这使得王在芬兰一锹土还没挖就已经声名大震。但争论为中国城创造了知名度,“现在到科沃拉机场随便上一辆出租车,说去北欧中国城,每一个司机都知道位置。”   王遇到的第二个难题是芬兰的劳工组织和建筑协会。王对北欧中国城的第一期装修预算是350万欧元,但没想到按照当地要求,中国工人只能做土木工程,电工、消防、煤气、暖气、自来水,都要用当地的工程队伍,否则不予验收。芬兰的人工贵得吓人,以电工为例,每个工人每小时45欧元,且不包括22%的税,此外8小时工作制中,其中一小时允许工人抽烟、喝咖啡。同样工种的中国工人每月不过600欧元,芬兰工人一天却高达400欧元。如此一来,预算整整超支一倍,且无法按时完工。   妻子和儿子也伴随着王家驻四处漂泊。儿子王海粟高大俊朗,是被老王“骗”出温州的。王海粟读高中时不愿意去匈牙利,老王说先让他在国内过一年大学的“瘾”吧,儿子上大一时,被老王安排来匈牙利旅游,一下子就爱上了海外生活,很快办理休学来到匈牙利读书,之后又去美国读MBA.王海粟本来计划毕业后留在美国做“金领”,老王再次邀请儿子来芬兰“旅游”,他对着沙盘跟儿子讲了半小时的中国城构想,儿子最终说,“爸爸,你把我的美国梦又击破了。”   “这么多年,我从没动过放弃的念头,即使中国城荒芜,我还要继续迁移,远没有到停下来养老的时候。”王看着窗外说,“温州人有句话,做生意‘不怕亏,就怕停’,停止了才是真正的血本无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办公地址|手机版|首页广告|关注微信|加入我们|合作伙伴|联系方式|民藏人|波兰华人资讯网

GMT+8, 2024-5-31 13: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特别声明: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仅代表网友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文章作者和出处! 网站地图:SITEMAP.XML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